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本文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充分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为学生成长发展赋能。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融合
引言
在新时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大中小学应当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促使学生在先进思想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结合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实施状况来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打造思政“金课”,提升思政课程实施效果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推进思政育人、促进各阶段学生成长进步的肯綮之举,更是促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擘力之措。具体来看,在大中小学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路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思政教育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能切实提升思政课程建设与实施效果,增强课程的理论性、先进性,充实课程内容,进而打造思政“金课”,并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同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坐标、重点任务与历史性成就等维度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新篇章,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价值观,增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措施研究
(一)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实施方案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对此,地方党委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牵头推进大学、中学和小学充分协同,整合各方主体思政育人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打造特色化、地域化思政品牌。首先,在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下,多方主体协同一致,明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总体目标,以系统性思维统筹学校资源,重点发挥高校资源的辐射作用,充实中学、小学思政资源。其次,以学科融入、专题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分阶段、分步骤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不同学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相互衔接。最后,强化保障,要通过组织领导、区域协作、学段衔接、经费支持、宣传推广等方式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各学段学校能履行职责,开好、开全、开足思政课,在此基础上凝聚育人合力,实现有效协同和充分衔接[1]。
(二)聚焦学生实际,促进学段衔接
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强调教育工作应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这就要求各阶段学校应当聚焦学生实际情况,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充分衔接。
在课程目标方面,应当聚焦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学生为根本设置思政课程目标,提升各阶段思政课程目标的精准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要实现四个阶段课程目标前后衔接。具体而言,小学阶段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生态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初中阶段侧重于培育学生的生态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看待问题,高中阶段侧重于培育学生的生态理性,强调学生要运用理性的视角看待生态问题,而且要了解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路径,大学阶段应当注重培育学生的生态自信与生态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强烈自信,使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综合实践力。
在课程资源方面,大学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且思政课程资源丰富,应当以大学为核心,按照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思政课教学需求,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资源与思政资源有次序、有阶段地向下延伸,充实高中、初中和小学思政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的带头作用,也能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资源相互衔接 [2]。同时,应当立足各阶段学科教育内容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小学、初中阶段可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推进教学融入,高中阶段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高中政治教材推进教学融入,大学阶段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和研究。
在课程实施方面,应当突出思政课的实践性特点,而且促进不同学段实践活动深度衔接。针对小学生,以情感启蒙、生态意识培养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通过捡拾垃圾、绘制插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启蒙。初中阶段应推进案例实践分析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增进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3]。高中阶段注重理性探究实践,注重塑造学生的生态理性,引导学生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大学阶段依托各类校级、院级实践活动或比赛活动,注重培育学生的生态实践力,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信。
(三)开展教学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实践交流活动,相互观摩教学、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通过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交流,了解各学段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共同设计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如小学的校园植树活动、中学的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大学的生态环境科研项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生态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态安全问题的能力。这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将成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既能提升思政课建设与实施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对此,应当做好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注重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方面促进不同阶段深度衔接,充分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效果,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23 (01): 6-9+20 .
[2] 李昭亮, 张丽霞. 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协同体系构建刍议 [J]. 大众文艺 , 2024, (24): 199-201.
[3] 陈建清 , 张彩云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J]. 福建教育 , 2023, (21): 19-22.
作者简介:肖昊(1987— ),女,白族,云南丽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