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海量数据的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CIPS管控体系研究
摘要:电网工程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电网企业作为电力系统投资主体,其成本控制对于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数据环境下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出发,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海量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全过程成本管理与 CIPS的有效结合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体系,在该体系上实现了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控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CIPS管控体系;应用
为满足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保障电力投资效益,国网公司近几年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企业要改变项目成本管理观念,加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度,为适应国网公司对项目成本的精确控制需求,保证电力系统的投资效率,并在省域内实现项目成本的精准控制,需要对项目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新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输变项目成本控制 CIPS 控制系统,为省域内的项目成本精确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1海量数据的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CIPS管控体系的理论内涵
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指的是从输变电项目工程的决策工作阶段开始一直到工程最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停止,对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当中,重点强调的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模式,有效保证各个阶段的造价信息都符合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更加注重各个阶段造价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前期造价和后期造价信息的编制以及指导控制,比如工程项目的设计概算工作中最高经济投标限价的控制,中标价和项目实施工作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指导,以及最终工程项目的结算价控制等方面[1]。大数据理论信息主要指的是通过数据信息的收集、清洗、筛选、归纳总结等相关技术方法,通过采取管理性分析、回归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相关数据处理工作方式,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并且对其中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使用。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输变电工程造价改革发展,历史造价数据对于工程造价管控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持续优化CIPS理论属于一种对项目群对多方主体实施有效持续性优化的理论基础,通过问题分析问题改进经验总结和信息反馈评估制定基准,循环控制等多方面工作,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和管理,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将最终的经验及时进行反馈评估,优化控制工的基准,最终再进行应用,对最终的项目工作进行状态进行再次跟踪和评价,最终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全面持续性优化和完善。
2全过程造价CIPS管控体系的建立
2.1基于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CIPS模型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理论,建立了输变电项目成本控制的模型,将模型划分为数据层、价值标准层、应用层和反馈层四个层次。数据层是该模型的基础,它包括了由具有相同特征的众多项目所组成的项目群中所积累的大量的造价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诸如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造价指标、重点清单等的价值准则,并以此来指导造价管理。在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如设计预算,招标投标,施工,结算等,都是成本控制的具体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将所获得的成本数据和相应的优化建议、典型经验和对策进行反馈[2]。在多方参与下,螺旋上升的循环优化模式中,以“数据-价值基准-应用-反馈”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循环优化,如图1:
在项目层次上,工程的各个参与者都会按照基准的基础和标准,对整个过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纠正,并将其反馈到项目的后续控制中。在项目群层次上,在特定的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得到的经验都可以被反馈到 CIPS系统中,在对措施和经验进行评估之后,有可能会导致价值基准的修订,其中包括体系数据、标准文件、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等并将这些内容固化,从而形成新的价值基准,这是未来类似项目实施造价管控的依据。具体的项目以及项目群之间,通过改善措施与价值基准的互动,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循环,如图2所示,这种以历史为基础、以未来为导向的螺旋式的优化方式,推动了成本控制的精益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了实现所建立的成本 CIPS控制体系的实际价值,国网某公司在组织与制度层面、技术与方法层面上进行了同时的创新,以支持 CIPS控制体系的创新。
2.2组织与制度创新
国网某公司打破了传统的成本管理组织方式,对成本支撑力量进行了层次化的加强,并在省一级引进了成本支撑单位,对成本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整体技术保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地市公司的层次上,造价人员由建设管理单位和业主项目部根据需要分别配备,各个主体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履行好造价控制的责任。在全程成本控制系统上,近几年,国网某公司相继发布了《国网某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印发某基建“六精四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成本控制进行了规范,包括“三次交底”、“三次工程量清单”、“三量核查”、“建筑成本指数”等,进行了全面成本控制,提高了施工成本控制的规范化。作为造价支持单位的兴力工程公司,根据造价精控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制订了《招标工程量清单审核标准程序》,《造价清标实施细则》,《中标报价分析工作方案》,《造价交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程序指南,对造价精控工作的流程与标准进行了规范。
2.3构建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的建立
构建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对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来降低输变电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在进行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设计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明确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其次,要明确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建设的内容;最后,要明确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建设的方法[3]。
在构建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具体工作中是要以输变电工程项目为对象,从项目的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与执行以及竣工决算等各个阶段出发,对全过程进行全面造价管控。在整个造价管理流程中,首先要对设计阶段进行控制。由于设计阶段是整个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保证设计阶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投资决策更具合理性。其次,是对招投标阶段进行控制。招投标是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项目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招投标能够使基建投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合同执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合同条款的全面、准确、有效。
通过以上流程可知,在构建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如图2:
2.4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流程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结算等造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预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投资决策阶段。在这一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时,需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建设流程等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造价标准。二是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指在初步设计方案确定后,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更优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一阶段要注意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指在正式开展招标工作之前,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投标单位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投标单位满足招标要求。在以上三个阶段中,造价管理贯穿于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在整个造价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准确计算和及时跟踪等措施来控制整个输变电工程造价。
2.5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体系建设方法
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建设,需要以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为主线,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当前情况的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首先,在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需要重视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在输变电工程的造价管控体系中,基础数据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输变电工程需要收集大量基础数据,包括工程造价、物资材料价格、工程量等内容,主要是因为在输变电工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支撑会对造价管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持,将会影响到整个造价管控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关键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可以为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动态数据信息的积累和分析,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决策依据[4]。
3应用价值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也提高了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传统造价管理模式转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新模式。通过对建设项目各阶段进行控制,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水平;2)将传统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新模式,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控,达到提高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3)通过对全过程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在降低造价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益;4)将传统的人工统计转变为信息化系统自动统计,实现了数据及时、准确地采集、传输和存储,避免了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丢失、人为误差等问题;5)将传统的手工统计转变为计算机辅助自动统计,实现了数据来源和采集手段的多元化。计算机辅助自动统计在数据来源方面实现了由人工输入向计算机自动输入转变,避免了人工操作造成的人为误差;在数据采集方面实现了由人工收集向计算机自动收集转变。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海量数据的输变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该体系通过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各阶段进行控制,提高了造价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工程造价数据的分析,为造价管理人员提供了决策依据,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子阳,丁港野,王宇俊.大型输变电工程进度计划精益化管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03):42-43.
[2]汪鹏.关于输变电工程安全管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电力设备管理,2021(02):95-96+105.
[3]李强.输变电工程安全管控体系建设分析[J].通讯世界,2018(10):167-168.
[4]郑凤英,鹿建成.构建新、扩建输变电工程零缺陷投运管控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01):87-90.
作者简介:袁坤(1993-11-),男,郴州,汉,工作方向:工程造价,本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