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简谈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郭高亮
  
天云媒体号
2023年25期
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5000

摘要: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一、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工程设计因素

工程设计是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的指导文件,设计的质量和合理性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工程设计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地质勘察资料是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会导致设计不合理,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建筑物的重心不稳定,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地下水处理不当。地下水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地下水处理不当,会导致地基沉降、开裂等问题。

1.2工程建设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如降雨、风力等都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土质等。

(3)工程周围环境。工程周围环境也会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如周边建筑、交通等。

1.3工程建设水平、职业素养因素

工程建设水平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材料质量等,都会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当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

2.1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导致沉降事故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不均匀沉降导致沉降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地质勘察不准确、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当等原因所致。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关,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2.2地基基础支护加固方式不合理、降排水措施不到位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由于地基基础支护加固方式不合理或者降排水措施不到位,导致支护结构失效、土方坍塌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当或者监测不到位等原因所致。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审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3桩基础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检测引起质量事故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由于桩基础未按规范要求施工或者检测引起质量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桩基础设计不合理或者参数计算错误;

(2)桩基础施工方法不当或者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3)桩基础检测方法不科学或者检测结果不准确;

(4)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或者质量验收不合格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桩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施工、检测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2.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后浇带开裂,造成渗水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后浇带开裂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浇筑不当;

(2)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或者温度控制不当;

(3)后浇带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当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工艺,加强养护和温度控制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可靠性符合要求。同时,也需要加强后浇带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三、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3.1要点勘察,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进行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勘察工作应当包括对地基土质、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内容的分析,同时也要对气候、环境、人文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考虑。根据勘察结果,应针对性地提出地基处理、基础选型、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建议,以及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提出的预防措施。设计方案应当具备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并且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3.2从业企业、人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施工企业和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设计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具体来说,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应注重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此外,还需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3.3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控制到位,监测落实到位

在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强夯法、深层搅拌法等,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来说,应当遵循“分层填土、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原则,对地基处理进行密实度和稳定性的检测,确保地基处理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处理,避免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

3.4桩基施工规范化,切实将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落实到位

桩基施工是整个建筑物的根基,必须规范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符合要求。具体来说,应当遵循桩基施工规范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承载力和完整性的检测工作,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沉降、开裂等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处理,确保桩基的质量和可靠性。

3.5优化后浇带施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和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以避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具体来说,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选材,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高强度骨料等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应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措施,如采用分层浇筑法、控制浇筑温度等措施,以避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工作,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同时,也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采用保湿养护膜等材料进行养护,以避免出现干缩裂缝等质量问题。

3.6 BIM技术运用

BIM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和优化。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运用BIM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工程管理和优化。具体来说,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地质模型、地下水模型等数字模型,对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更好地制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同时也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难点。

四、结束语

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全面提升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合理化的建议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王云龙.住宅与房地产,2019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徐彬.住宅与房地产,2018

姓名: 郭高亮,性别: 男,出生年月:19880825,民族 :汉,学历:本科,籍贯:山西忻州市五寨县,目前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地基基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