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TRIZ”创新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研究

曾赟
  
天云媒体号
2024年1期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市巴南区 40005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基于对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群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一、研究基础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创新理论源于原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46年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1],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方法与规律,其核心是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理论和方法。TRIZ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多领域的改革创新以及重大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也被很多理工类学科专业应用到教学改革中。TRIZ创新理论中包括组合原理、分割原理、局部优化原理、非对称性原理、求逆原理与预操作原理等40条创新原理[2],单独或组合使用该创新原理可为创新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TRIZ理论体系一般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原理-预测-效应-评价[3],即可把教学过程分解成问题或矛盾冲突提出-原理分析-解决方法预测-效果解析-评价和创新五大过程,通过TRIZ环节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具备高阶、延伸性的研究创新能力。

二、问题提出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类课程根据安装工程包含的专业类别,主要包括管道和电气两部分,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此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其包含专业工程类别较多(见图1),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规范的深度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掌握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方法,进而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该课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中心地位体现不足。

本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同步进行,主要以理论讲授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主,不论是理论部分的学习还是实践部分的学习,大多是教师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学习和完成项目任务,缺乏自身独立思考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不足。

(2)学习思维的引导不充分,“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思维固化。

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习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而缺乏对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知识点,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即使是同类型的题型,仅仅是换了一套图纸或者换一种说法,学生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

(3)课程思政教育引领不全面,思政融合生搬硬套。

本课程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增加具有教育意义的工程案例,如火神山、雷神山等项目,不断加强课程应发挥的思政教育作用。但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覆盖面不足,思政元素和内涵挖掘不充分,融合方式不够自然。

(4)教学层次不突出,自主探究性和延伸性学习内容较缺乏。

目前,课程教学中对因材施教的体现不足,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通常以同一标准和要求对待,教学设计中大多是低阶或中等难度的案例训练,对于高阶的、延伸性和研究型的训练较缺乏,极大地限制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5)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充分,线上教学平台设计和资源待优化。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增加教学互动和加强课前课后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面仍较窄,如互动仅体现在课堂考勤、提问等环节,课前的思考和课后延伸性学习体现不足,同时线上教学视频资源较缺乏,智慧课堂功能应用不充分,与课堂教学无法较好衔接和互补。

三、改革举措

(1)优化课程群思政内容供给,提炼课程群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实现课程思政内容全面渗透。

在当今建筑业高速发展期,工程造价涉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其额度大、运营风险高,造价从业人员作为工程经济管控的关键人,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回报和工程经济成本的高低,通过“大思政”的视角巧妙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最新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政教育成果,即以“建筑业创新发展案例”启发心灵智慧、以“行业准则和审核标准”引导执业规范、以“从业岗位人物故事”感悟职业精神、以“抗疫期间火神山等建设项目有序组织、规范管理”激发爱国情感,将新时期工匠精神和时代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2)增加高阶性和创新性学习内容,体现层次化教学梯度。

紧扣学科优化课程,紧密围绕课程群模块,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引入课堂。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深刻性、前沿性,提高课程“教”与“学”的挑战度,激发学生课内、课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3)基于“TRIZ”创新思想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设计,引导学生建立科学高效的学习思维。

TRIZ创新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核心是通过TRIZ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教学改革路线是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转化为TRIZ问题模型(见图2)[4],将其运用于教学改革中,提出把教学过程分解成问题或矛盾冲突提出-原理分析-解决方法预测-效果解析-评价和创新五大过程,即通过将专业领域问题转化系统性问题,通过运用TRIZ工具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和矛盾,分析原理确定问题探索方向,进而提出假设和延伸性问题,分析对应解决策略并评价,最终发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或创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TRIZ理论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对于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机制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4)完善线上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互补效应。

在深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推动新时代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智慧教室功能的研究,以及对混合式教学的分析与探索,设计出基于智慧教室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丽丽,叶春燕,江先会.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TRIZ理论为基础[J].科技与创新,2021(23):163-164+169.

[2]张鹏跃,刘爽爽,黄文静,王红光.基于TRIZ理论的“三维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南方农机,2021,52(12):149-151.

[3]王志勇.基于TRIZ理论的《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科技视界,2020(01):88-89.

[4]黄晶,雷靳灿,陶科.基于TRIZ理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4):70-71.

[5]张彬.基于TRIZ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02):51.

[6]刘真珍,甘永乐,范方方,赵金和,隆金桥.TRIZ理论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7,46(22):135-136.

[7]张学龙.《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TRIZ理论视角[J].科技经济市场,2013(07):70-72.

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SKGH301)重庆工程学院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暨智慧教学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022431);重庆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0213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