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主动健康模式的非药物干预可视化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标:旨在探究非药物介入——运用可视化针刀技术配合康复训练对肩袖伤害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在此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的研究中,共计选择84名肩袖损伤病人,按照1:1的比例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可视化针刀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则施以常规物理疗法及康复训练。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评分,以及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MS评分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主动健康模式的非药物干预——可视化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肩袖损伤;可视化针刀;运动康复;非药物干预;临床疗效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软组织损伤,广泛影响着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参与重复性肩部活动的运动员 [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患者健康管理理念的更新,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可视化针刀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其通过精确定位受损组织并进行微创干预,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4例肩袖损伤患者,这些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8至50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认为肩袖损伤,并通过肌骨超声和MRI进一步验证损伤的类型及程度。
纳入标准: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临床诊断为肩袖损伤,通过肌骨超声和MRI确认;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未在过去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类型的肩部治疗。
排除标准:肩部有开放性伤口或感染;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肩关节有严重的结构性损伤,如关节面破坏或全层肩袖撕裂,需要手术干预;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怀孕或哺乳期女性;不愿意参与研究或无法遵循研究方案的患者。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以肌骨超声为引导的针刀治疗,结合运动康复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定位与准备: 患者采取端坐、仰卧或侧卧位,确保受损的肩部位于上方。根据患者的疼痛描述以及影像学资料,确定针刺入点并进行标记。
消毒与麻醉: 使用碘伏对目标区域进行三次消毒后,局部注射1%的利多卡因以达到麻醉效果。
针刀治疗:在超声引导下,针刺入喙突定点外侧骨面的1/3处进行松解操作。第二次针刺针对肱骨小结节进行垂直皮肤的针刺松解。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及运动康复程序:
推拿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对肩关节的冈上肌及其附近疼痛区域进行5分钟的放松推拿,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冈上肌进行弹拨和拿揉操作。对天宗、曲池、阳陵泉等穴位施加压力30秒,以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运动关节手法: 通过拉伸和摇动手法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治疗,轻柔地内旋和外旋肩关节,并逐步提升屈肘的受伤肢体,根据患者的忍耐程度调整力度。治疗频率同样为每三天一次,持续两周。
1.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的变化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量化评估,该量表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强度,为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提供了依据。肩关节功能的改善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在收集完成后进行了整理和编码,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于量化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并通过t检验来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对于分类数据,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为了评估治疗效果的显著性,本研究设定了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8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
2.1基线资料
2.2VAS评分
2.3CMS评分
3.讨论
在本研究中,旨在评估基于主动健康模式的非药物干预——可视化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通过对84例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可视化针刀结合运动康复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从7.23±1.45降至2.68±0.89,而对照组的VAS评分虽然也有所下降,但降幅从7.11±1.52到4.59±1.21较小,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评分从55.32±6.88提高至78.96±7.45,对照组虽然也有提升,但从54.89±7.02到69.31±7.89的提升幅度较小,表明观察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
结合了针刀治疗的运动康复方案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CMS评分,这可能是因为针刀治疗有效缓解了疼痛,使患者能更早地参与到更积极的康复训练中,从而加速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吴智勇,李建伟,路博丞等.可视化针刀治疗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19):87-89.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3.1928.
[2]赖华祯.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治疗肌骨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03):76-78.
作者姓名:阎善林,出生年月:1988.5,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省市):辽宁大连,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