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技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它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类因为拥有比机器更复杂的神经网络,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处理也拥有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深度,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也走入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虚拟现实以及学习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结合愈加紧密。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1.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指具有智能特征的信息技术,它具有智能处理能力,同时它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知识的转化率,缓解教师压力,助力协同教学。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作为创造人工智能的人类,如何运用并善用这一技术也成为了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应结合现有的教学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并利用这一技术,使其成为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之下,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素质协同发展,将信息技术这一干扰因子逐渐转化为课堂的辅助工具,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提高信息技能,使其成为教学的强大助力。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是学生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科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有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解决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助力学生的综合成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读写结合中的运用策略
2.1运用智能运算,分析学生学情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或者是网络教育平台分析学生数据,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借助对平台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并借助语言特征编码框架和教学预测模型分析学生的文章创作,并进行智能化的教育评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有效分析学生的优缺点。而且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之下,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自主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监督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抄袭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它可以初步判断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当中是否有所收获,是否进行了独立思考,既保证了数据的高精度,同时又可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将教师从计算统筹中抽离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教案。
2.2模拟学习情境,沉浸式体验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借助人工智能的MR、VR、AR等技术可以有效丰富学习资源,为教学课堂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这些虚拟的科技往往能够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再配合以游戏、音频、视频等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沉浸式的体验学习,与课本内容建立互动,引起情感共鸣。在读写结合的过程当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阅读到写作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从文化的吸收到想法的输出,学生面临的不仅是知识储备的不足,同时还包括经验的缺失、情感的缺失。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之下,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交互性,也给了学生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学生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以盘古开天辟地这一文为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丰富视频素材,再通过VR技术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神话时期,观摩盘古身化万物的景象,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走入课本,认识人物的内心,领略人物的高尚,并推动学生的阅读与想象,为写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建立共享任务,促进自主学习
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过程当中,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平板课堂,它可以将面对面学习与课前预习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完成知识闭环;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多种多样的互动环节,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课堂。以动态和静态描写为例,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使学生掌握写作手法,教师可以设计共享任务单,如“学生需要自主找出本单元内对于景物的描写,说出让你印象深刻的语段,并着重分析,分享到学习圈,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互相点赞”。而在课堂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展示点评、点赞最多的作业,着重分析。这一功能的运用有效鼓励了学生的想法输出,为接下来的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之下,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更加高效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而这种类似于朋友圈的功能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案,有的放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应不断创新,突破局限,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课堂。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语文教学智慧课堂的开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在兼顾教学环节流畅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课堂内容的生成,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科学调整,既要满足新课标的发展要求,也要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盈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创新策略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三).柳州市桂景湾路小学;,2024:2.DOI:10.26914/c.cnkihy.2024.002637.
[2]聂永生.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C]//延安市教育学会.第五届创新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二).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岩洞寺小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90749.
[3]廖勇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3).安远县浮槎乡中心小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10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