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的实例对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状况探讨分析

郑霁洋 肖又夫 袁江 姚擎 朱丽萍
  
天云媒体号
2024年10期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要求从事非遗产业的企业积极利用现代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 系统先简述了现代技术如何带动非遗产业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织梦闽南”电商平台为例,分析了传统手工钩织项目在目前的市场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并和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基于“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的经验对后续非遗产品发展提出的创新建议,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科技、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强互动传播和创新营销手段,为未来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织梦闽南;传统非遗文化;现代科技;市场分析

在当今社会,非遗产品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然而,非遗产品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了希望和机遇。首先,非遗产品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非遗产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符合消费者对于艺术性和个性化的追求。因此,在文化消费市场上,非遗产品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其次,非遗产品的创新发展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传统的非遗产品往往存在着制作工艺落后、品种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非遗产品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引入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织梦闽南”电商平台而言,通过在产品质量、价格和个性化需求问题上提供解决方案,使经平台之手的闽南钩织手工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后可以快速得到青睐。这表明将现代数字化科技融入传统手工艺品的制造,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快速获取利润,同时也表明在非遗产品制作、传播和销售方式上谋求创新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对其工作经验加以分析,可以为后续非遗产品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现代技术带动非遗产业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技能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智慧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追求传统手工艺、民间表演艺术和节庆活动等,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政策环境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倡导各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在技术环境方面,现代科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化建模技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了新手段,还为其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非遗产品,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也因此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

二、基于传统闽南手工钩织的市场一般问题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品质竞争:由于钩织技术的门槛相对较低,很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同质化的产品,且产品之间的差异程度较低,于是产品的品质便成为客户的重点考察因素。各个商家为了提高产品品质,不断寻求新的材料和技术,同时这也将间接导致钩织产品的成本提高。

价格竞争压力:在市场上,不同品牌和质量的商品价格差异较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和个人可能采取低价策略和打价格战,这将会导致市场钩织产品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同时会造成一系列链式反应,让钩织产品的市场总利润降低,增大价格竞争压力。

2.消费者需求变化快导致产品迭代不及时

需求多样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且变化迅速,使得传统样式的钩织产品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钩织产品的样式设计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在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同时也导致许多无法创造新型钩织样式和无法适应市场大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被淘汰。

时尚潮流影响:时尚潮流的变化可能对钩织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大众不仅仅满足于钩织产品传统的用途,对钩织产品从原本的对实用的需求转变为对潮流的追求,开始产生一些类似钩织钱包、钩织钥匙包、钩织小挂件……的新式产品,这也让钩织产品的市场趋于时尚和潮流化,同时也将导致产品的迭代不及时导致销售受阻。

3.忽视文化传承:

闽南钩织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涉及到钩织产品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动力,对于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闽南钩织产品面临着消失或边缘化的风险。传承人数量的减少和市场关注度的降低,导致这些钩织产品逐渐消失在大众眼中。同时,一些闽南钩织的文化元素在商业开发中可能被过度利用或扭曲,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闽南钩织产品的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消费观念转变的挑战。

三、“织梦闽南”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的现状

1.企业概述

“织梦闽南”电商平台,专注于闽南传统手工钩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融合现代科技,致力于解决传统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无法被现代机械所替代的问题,为消费者带来匠心独具的钩织产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电子商务相结合,将闽南手工钩织技术与现代制图技术相结合,通过CAD技术实现对手工钩织图纸的精细绘制,为消费者呈现出每一件独特而精美的作品。同时,电商平台致力于推广和传承钩织技艺,通过加工手工者录制的钩织视频多平台推广引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钩织并最终爱上钩织,促进闽南钩织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非物质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2.1 销售模式

对“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可发现其重点深耕于两大方面,一是电子商务的结合运用,二是CAD技术与传统钩织技艺的融合。

“织梦闽南”电商平台首先采用产销一体的销售模式,将生产与销售紧密结合,确保现订现做的效率,从而迅速满足市场需求,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初期的销售量,还能快速地收回投资成本。此外,这种销售模式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通过对预售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实现更准确地评估市场的潜力和需求。

除此之外,“织梦闽南”电商平台采取了预售和现售相结合的售卖方式。这一策略不仅保证了初期的销售量,还让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市场对产品的反应和需求,通过对预售数据的细致分析,能够使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市场的潜力和趋势。当产品成熟后,企业能开放更多的现售席位,进行更大规模的售卖活动。这种两波售卖的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回收成本并获取利润,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广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2.2 宣传渠道

在宣传渠道销售策略上,“织梦闽南”电商平台注重电子商务中重要的传统宣传销售渠道与现代宣传销售渠道的结合。“织梦闽南”电商平台利用多个销售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开设官方旗舰店,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在线购物体验。同时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朋友圈等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通过发布有趣、有吸引力的内容,与消费者互动交流,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粉丝粘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曝光率和转化率。线下领域,“织梦闽南”电商平台选择在繁华商业区或旅游景点开设线下体验店 ,在体验店内向消费者展示各种钩织产品样品和制作工具,让消费者近距离了解产品的独特设计和精湛工艺;同时针对高端客户,将安排专业的CAD设计师提供现场CAD定制服务。除了线下体验店外,“织梦闽南”电商平台还通过举办线下活动、与闽南旅游景点、文化机构等合作方式,扩大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同时促进闽南传统钩织技艺和闽南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传承也是“织梦闽南”电商平台注重的地方。他们坚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技艺,它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深知闽南钩织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和普及这一技艺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闽南钩织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情。

“织梦闽南”电商平台成功地将闽南钩织技艺与CAD制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通过CAD制图技术,大大提高产品制作效率,使得钩织产品更加精细、美观,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织梦闽南”电商平台基于手工钩织市场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1.缓解市场竞争:

提高产品品质:原材料方面,“织梦闽南”电商平台通过请手工艺人亲身试验来对比市场上的钩织用毛线和钩针的品质和价格,进而得出最高性价比的原材料。钩织产品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工艺者的技艺水平,因此,“织梦闽南”电商平台通过举办手工艺者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会并建立技艺传承机制来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训,进而提高手工艺者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

稳定价格:“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积极做好市场的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以便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同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以便及时调整价格。“织梦闽南”电商平台制定明确的价格政策,包括价格调整机制、折扣政策等,这有助于规范钩织市场的秩序,避免价格混乱和恶性竞争。

2.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和对时尚潮流的追求,“织梦闽南”电商平台提供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在进行设计之前,客户将个性化需求上传到电商平台,以供电商平台的设计师分析设计需求。接着便是设计师通过CAD进行建模并绘制图纸。在图纸设计完成后,最后将钩织图纸以图片或者文档的形式输出,再交由钩织手工艺者根据图纸将成品制作出来寄给顾客。

3.注重文化传承

“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积极与闽南钩织手工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取得联系,并给予他们机会用直播和短视频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织梦闽南”电商平台还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钩织产品展览和手工艺者交流会,手工艺者之间的交流碰撞能为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展览会也让大众对闽南钩织手工技艺的关注度增大,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奠定大众基础。

五、基于“织梦闽南”电商平台的经验对后续非遗产品发展的创新建议

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对于非遗产品而言,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是其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因此,非遗产品的发展应着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故事,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元素。将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文化价值等深层次内涵和精髓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制作中,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非遗产品的文化价值,增强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和购买意愿。

2.结合现代科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非遗产品的发展和复兴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例如,利用CAD制图技术提高制作效率、利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等。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大力提升非遗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和传播途径,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3.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在个性化消费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非遗产品也应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或特殊场合,定制专属的钩织产品,通过定制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非遗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独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这种服务模式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独特性。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还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其对品牌的忠诚度。

4.加强互动传播

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者产品的发展应充分利用APP、小程序连线手工者和线上直播等多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分享制作经验、文化故事和产品信息。通过加强互动传播,提升非遗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发挥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作用,增强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5.创新营销手段

如今,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非遗产品的发展应结合现代营销手段,如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为非遗产品创造更多曝光机会。通过创新营销方式,非遗产品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扩大目标用户范围,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六、结论

闽南手工钩织技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魅力。通过将钩织技术与电子商务结合,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钩织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购买到各种钩织产品,从而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闽南手工钩织技艺CAD技术的结合还可以促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钩织产品。这种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非遗传承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闽南手工钩织技艺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通过电商平台的产销一体销售模式,非遗传承人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分析销售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策略。同时,电子商务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营销手段,如优惠券、限时折扣等,可以帮助非遗传承人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最后,闽南手工钩织技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钩织文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这项非遗技术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和推广,也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动力,从而推动闽南手工钩织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海蛟,于欣. 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以乳山钩织为例[J]. [1]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2022.

[2]侯佳. 非遗视角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探究——以宜宾兴文苗族[J]. [1]宜宾学院, 2023.

[3]陈俊.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消费行为与趋势[J]. 财讯, 2023.

[4]徐昕,侯利杰. 广西民族博物馆铜鼓专题陈列的叙事分析[J].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2022.

[5]陈婷.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路径分析[J]. [1]蒙古国电影艺术学院, 2023.

[6]马丽萍.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研究[J].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2014.

[7]杨雯,雷晓蓉,刘婉欣.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档案化保护[J].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8]麻三山. 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9]黄志韬. 基于OPC UA的个性化定制生产线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

[10]罗通.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当代家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 西部皮革, 2023.

[11]马勇. 复兴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于现代科学技[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