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B/S框架的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潘迪 李洪刚 庄严
  
天云媒体号
2023年13期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针对传统人工管理教师培训方式效率低,容易出错,人员成本高的缺点,本文针对教师培训管理相关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B/S框架的教师培训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实现了针对于一般本科员工的教师培训相关工作的管理功能。

本文所介绍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了四大模块,培训项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培训项目的发布,报名和整个配置流程中的管理功能;教师培训模块主要负责对教师个人配置信息的统计和管理功能;智慧教室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配置场地的申请、审批和使用信息的管理;档案管理模块则对负责培训的部门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的功能。

文本从功能需求和模块设计,具体实现出发,系统阐述了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整个实现过程,其对应软件系统经过研发,测试和实际使用,软件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稳定,主要功能模块得到实现,满足一般本科院校对教师培训相关工作的功能需求。

关键词:B/S框架;教师培训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0.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快捷,高效,安全等优点。因此,很多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这当中,主要有 WBT System的 Top Class、Lous公司的 Learning space、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CT( Web Course Tools)和西蒙弗雷泽大学Virtual-u等,这些成果在全球教育领域都得到了全方面的肯定,系统的用户群数量非常庞大,开设课程的浏览量均己超过5000次。早期国外专业人员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的架构是基于C/S模式。随着 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科研机构投入到了研究基于B/S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当中[1]。

我国的网络信息与流媒体技术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如今,国内有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化教育,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注册量。清华大学是最早开始研究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的高校,当时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模式,其开发的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中包括资源的共享化、教学信息的全面应用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等功能,实现了对基础服务的项目支撑,是当初功能最为健全的教学管理系统。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也建立了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将教学资源与在岗培训进行结合,让电子课件能够在课上和课下随时能够使用、学习资源和课程能够完全共享,采用面授与网络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

1.论文研究目的

本论文所描述的基于B/S框架的教师培训管理系统旨在为营口理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42.44%,培训工作包含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改革、教学咨询服务、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更加现代化的、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去实施完善,此项目所开发的系统可以大大提升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相关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为同类高校的教育教学相关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借鉴。

2.系统设计方案

本论文所描述的软件系统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使用VS2010.net集成开发环境,数据库方面使用SQL server 2010。软件框架采用B\S的方式[2]。

B/S即浏览器和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程序架构。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依托Web技术的新型MIS平台模式,它将传统的CIS模式中的服务器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和多个应用服务器,从而构成三层结构体系[3]。在这种架构下,用户通过Web界面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主要事务在服务器端进行处理,这种做就大大简化了前端事务的实现,并减少了客户端的负载,从而降低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其三层架构如下图1所示[3]:

在整个软件的设计结构上,由于使用了B/S体系结构,上层的Web界面使用ASP.NET来进行开发,ASP.NET能够实现开发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作为.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通过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能够很方便地调用.Net Framework中强大的类库,创建动态 Web应用程序的类和工具[4]。

用户层通过浏览器访问Web界面来与Web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在管理系统的后端模块通过C#实现BB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层和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的功能,而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来进行系统中数据的管理工作[5]。

3.模块设计方案

针对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主要开发四大模块,其具体内容与功能如下:

培训项目管理模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组织大量线上、线下培训,通过系统研发设计,实现培训项目的发布、报名,培训学时的统计,培训证书的管理等功能,同时针对每项功能进行精细化设计,如项目系统报名功能,应考虑报名人数与培训教室的容纳能力,考虑开发“占座”等功能。

教师培训模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阶段教师培养工作主要分为导师制、助教制两类,功能主要涵盖教师材料归纳,相关考核程序的实现,青年教师培养时间轴等,系统展现教师培养工作全过程。

智慧教室管理模块。智慧教室是实现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智慧教室的使用管理上,主要实现教室的申报与审批、智慧教室使用、课程录制、系统维护与记录等功能。

档案管理模块。针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其他业务项目进行资料“台账化”管理,主要丰富教师竞赛、教研活动等模块相关内容,方便教师培养培训相关材料的积累与使用。

除了以上的教师培训功能模块,系统还包含的登录和账户管理模块,即设置不同类型的用户权限,不同模块功能与用户的对应关系,用户注册,登录验证,账号管理等功能。通过给不同用户分配对应的角色以及权限,使用户登录之后所分配的系统菜单功能和能够查看的信息都所有区别。模块关系如图2所示:

4.系统实现

在系统实现阶段,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系统设计与目标一致。首先依据网络化教学管理的流程得到需求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流图完整表达系统功能。

(2)系统设计逻辑流程。设计系统软件体系架构、网络技术架构,系统采取架构的三层模式,即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要求层层互通。

(3)数据存储与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两部分,在概念设计中,图表示数据实体和属性之间的联系,在详细介绍数据存储技术之后具体设计了数据表,并定义了各数据表的字段信息。

(4)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将身份认证使用到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中;将数据安全隔离技术使用于数据传输之间,将支持状态检测的防火墙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系统的边界防护中。

在程序实现方面,Web界面使用ASP.NET技术进行动态网页脚本加载功能,用户登录界面时首先通过账户-密码-角色信息的验证,验证通过后根据实际角色对应的功能模块动态生成界面的网页脚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每个不同角色的账户登录到系统Web界面之后能够看到属于当前账户权限的菜单,页面及对应的功能选项。登录验证功能所实现的功能逻辑程序流程图下图3所示:

在底层数据库使用了SQL Server来实现,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方面,实现系统的功能主要数据表如表1所示:

用户管理表 用来保存教师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所在院系,职称等),登录账号信息(包含用户名,密码,系统角色等)。

功能权限表 保存所有功能模块的Web页面对应的资源名,权限对应的角色列表,对应功能模块,对应系统菜单等信息

培训项目管理表 记录培训项目的编号,描述,名称,对应教师信息(姓名及账号),培训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教师培训表 包含教师培训的账户信息,对应导师账户信息,培训材料,培训编号等信息

教室信息表 包含教室的名称,地点,培训使用时间,审核流程,占用情况,教室硬件设备等相关信息

档案管理表 教师和培训的档案管理,比赛情况,教研活动,培训资料等相关信息

表1 数据库中主要表的功能

5.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的系统功能以及设计方案,开发出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师培训管理系统。通过学校实际使用改变教师发展中心传统的工作方式,实现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增加了管理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流程定制软件,在满足原有工作任务的要求基础上,简便了工作流程。管理部门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变以往的工作和管理方式,管理系统也可以根据学院的政策和制度修改对原有功能进行升级,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达到了在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在功能需求和设计时所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浩.Mis系统开发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5.

[2]于松涛.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05-218.

[3]范振均.基于ASP.NET的三层结构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0 (34):289-291.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1-83.

[5]刘晖.数据库安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36-158.

[6]陈建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39-142.

基金项目:本论文课题来源为营口理工学院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营口理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管理系统的研发(编号202214435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