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院校讲好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灵锐
  
天云媒体号
2023年21期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53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简称新思想概论)课已在全国高校全面开设,高职院校也已完成第一轮的讲授。讲好学好“新思想概论”课意义重大,本文调研高职院校第一轮开设现状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学生、学校齐发力,讲好学好“新思想概论”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思想概论”课;现状原因;途径方法

一、高职院校讲好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重要性

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并讲好“新思想概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作为强国一代的高职大学生肩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职青年学子的迫切需求和愿望。

二、高职院校开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开好“新思想概论”课,国家高度重视。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先行试点、前期探索、总结经验,然后全面开设。

为了各高校顺利开设“新思想概论”课,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作了统一课件,教育部社科司组织全国思政课教师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统一课件教学辅导,试点院校专家教师将授课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为全国高校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奠定了基础。

(一)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也已完成“新思想概论”课第一轮课程的开设,在国家、学校、思政课教师三方协力下课程开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瓶颈和问题。课堂沉闷、枯燥、活力不足等在高职“新思想概论”课堂仍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制约了“新思想概论”教学效果。

1、理论讲授敷于表面,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对理论的需求

“新思想概论”课照本宣科仍普遍存在,理论讲授不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理论讲授敷于表面,因而不能解答学生成长中的所思所惑,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对理论的迫切需求。

2、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课堂参与不足,不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

“新思想概论”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填鸭式的理论灌输难以激发课堂活力,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进一步指导伟大实践的发展,“新思想概论”课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课程的内在属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是讲好学好“新思想概论”课的必然要求。“新思想概论”课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环节与讲授内容脱节,起不到实践教学效果,学生难以真正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原因探究

“新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难以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教师能力欠缺,尚不能有效驾驭“新思想概论”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实践深刻总结的理论成果,新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基于课程本身的特点,讲好“新思想概论”课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而目前思政课教师还不具备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需要的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新思想概论”课教学现状尚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对理论学习的需求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能力。

2、学生方面:功利主义影响,高职学生重技能轻思政,“新思想概论”课学习缺乏内驱力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向奔赴的过程,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缺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弱,理论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功利主义影响,高职学生重技能轻思政的现象普遍存在,未认识到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新思想概论”课的内驱力不足。

3、学校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新思想概论”课的学习一定要坚持理论与新时代实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深学透理论,坚定理论自信,勇于投身伟大社会实践。“新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需与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效开展需学校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系统规划,构建“新思想概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并多方协同有效实施。学校重视度不够,未能实现实践教学融合及部门间的协调,“新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达预期。

三、高职院校讲好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途径方法

高职院校讲好学好“新思想概论课”,教师、学生、学校要齐发力。

(一)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思想概论”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讲好“新思想概论”课,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理论功底,提升理论学习和阐释的能力。

讲好“新思想概论”课,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坚持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只有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讲好“新思想概论”课,教师必须立足学情分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讲好“新思想概论”课,教师必须立足学情分析,精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征服学生,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试点院校教师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教学可以复制,但学情无法复制。讲好“新思想概论”课,必须立足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思想状况、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学习需求等。

(1)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新思想概论”课要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学生关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新思想概论”课理论讲授要结合世情、国情、省情、校情、学情,理论讲授紧跟理论发展最新成果,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传递给学生,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使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

(2)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新思想概论”课激活“新思想概论”课堂,必须多措并举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统一。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特点、授课内容、学生特点等综合运用问题链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启发学生思考。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一方面“新思想概论”课是思政课,思政课要实现育人效果,必须加大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同时对于00后大学生特点,新媒体技术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新思想概论”课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契合新时代大学生需求,增强课堂活力。

(二)学生

“新思想概论”课发挥铸魂育人核心思政课程作用,需师生协同,双向奔赴。高职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危害性,转变观念,认识到学好“新思想概论”课对自身成长成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新思想概论”课堂,对理论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积极和老师、同学交流,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破除功利思想,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全面发展,勇担强国使命。

(三)学校

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马院(思政课教学部)、系部、学生处等各部门,共同构建“新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使“新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教学实践,从而使“新思想概论”课教学实践落到实处。

四、小结

讲好学好“新思想概论”课,提升“新思想概论”课教学质量,发挥课程铸魂育人效果,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需教师、学生、学校齐发力。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2]李冉,李国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1(04)

[3]周璐.“三步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教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1(12)

[4]胡芳.高校单独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三重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2(08)

作者简介:陈灵锐(1975-)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学部,研究方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编号QGJY2022091)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